
取消混凝土行业“门槛”的该与不该?
2014-04-25
取消混凝土行业“门槛”的该与不该?
背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就在前不久,水泥行业的投资项目已由省级政府核准,而此前住建部也曾就是否该取消预拌混凝土企业的专业资质审批征求过意见。各方意见不一,有些建议政府应该严格管控,而另一些则建议取消。具体内容详见讨论。
现状:虽严格管控 却不容乐观
预拌混凝土是一个特殊行业,它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且关系建筑质量。因此,整个行业一直有严格的监管体系。《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条中规定:建筑业企业经审查合格,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1、严格督查
2013年,杭州市建委曾开展杭州市预拌混凝土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严重违规企业被撤销资质证书或被通报批评并责令停产整顿;同年5月,海南省为促进全省预拌商品混凝土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对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开展资质动态核查,根据打分情况区别对待。
2、违规频出
在长沙,一些原本没有生产资质的企业,通过出钱挂靠大企业等方式,摇身变为了正规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在冀州市,开始出现非法存在于建设局监管眼皮下的混凝土搅拌站;在湘潭,城区市场可供2000余万方,实际需求不足400万方,现又有违规搅拌站上马。
各方观点 矛盾冲突
在2013年12月10日召开的大型混凝土企业发展与管理架构论坛上,有企业家对此事展开了讨论。
南方水泥常务执行副总裁张剑星认为不应取消资质审批。他强调,目前预拌混凝土企业小而散乱,进入门槛较低,企业被应收款拖欠问题搞得苦不堪言,整个行业目前的形势令人担忧。虽然三中全会中讲到,国家今后要放开对高度竞争行业的审批,而原本放开审批权限是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正确举措。但是对于预拌混凝土这样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来说,一旦放开,对于现有的企业来说,会很有压力。目前,我国大部分混凝土企业发展还不够成熟,在人才储备、技术研发、资金链方面不够完善,加上一大堆应收款拖欠的问题,原本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在放开后可能会更加混乱,原有企业的生存环境也会更加恶劣。
未来国家对行业的监控一般会在环保标准、土地资源、银行调控等方面,但是预拌混凝土行业目前在银行和土地方面的调控并没有效果,企业的土地大部分是租赁的,更没有太多的环保指标来限制,所以现阶段国家可能不能放下审批权,至少不能在国家未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前放开资质审批。
新奥混凝土董事长韩先福建议政府应放开资质审批。他认为,混凝土行业之所以如此混乱、小型企业众多,其原因就是由于国家资质管理造成的。这些管理资质培养了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所以一些企业并不希望政府放开管控。为什么,是害怕么?怕被介入?但国家如果不能放开预拌混凝土产业的审批资质,会对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什么?因为一直以来,资质已经演变成了一种资源,有些地区甚至将一项资质卖到几千万!新奥集团虽然作为上市公司且是民营企业,对集团自身来讲实际上是不希望政府放开管理的;而对行业发展来讲,资质管理是一定要放开的。另外,一定要提高行业的节能门槛,提高混凝土企业的环保门槛。
行业协会或将发挥更大作用
在之前召开的一些行业会议中,各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都对是否取消资质审批一事展开过讨论,意见也是各不相同,大多业内人士是不希望取消的,但是如果是大势所趋,那行业该如何应对?大家一致希望行业协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呼声1 更严格的标准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讲,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应起到标杆示范作用。如果资质审批要取消的话,行业内部应该制定新的标准来起到统一市场的作用,抓好管理工作,包括企业的资质和评定等,这样就会对建筑施工企业起到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步实施,制定出比现有标准更高、更严格的新标准,使这个标准能够给将来的中国混凝土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呼声2 遏制不规范生产
早在2008年时住建部就曾计划取消预拌混凝土资质审批,但基于行业内部反响强烈就未实现。未来,一旦取消资质审批后,应当由行业协会首先建立起新的标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混凝土企业均由协会来进行管理,例如对实验室的资质审批等。目前,一些偏远城市的施工质量和监理水平已经越来越失去底线,这对边远城市的建设发展很不利。另外,行业协会应该重点考虑对那些违法乱纪、不执行标准、偷税漏税以及进行不正当竞争的企业重点监管,遏制他们生产的混凝土流入到建筑领域里。
呼声3 整合资源 拥护行业自律
如果建设部将行政审批取消,那么行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标准。混凝土行业若想生存,善于管理是很重要的。假如由行业协会接管资质审批,可能会对整个建筑市场做出一定的贡献。试想,建设部在下定决心放开行政审批后,通过调研发现行业没有想象中更和谐,此时就可能会依靠行业协会承担起相关职能。行业协会界定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应该具备觉悟和大局意识来拥护行业自律,通过严格的约束力来维护市场秩序。目前,建筑市场诚信缺失,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协会应通过各地的资源整合,通过评优来鼓励企业追求诚信和创新改革。
呼声4 提高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终身信誉度
斩断政府管理资质的手非常必要。一旦政府取消资质审批,用户最担心就是混凝土搅拌站失去资质后其质量会不会出问题。如果政府不设立检测机构,仅存在第三方,那么检测机构建立终身的信誉制非常重要。过去,企业是自己监测质量,很少出现大的质量事故。现今,通过第三方进行质量公正之后,反而表现得更为不公正。另外,协会来管理预拌混凝土行业可能是较明智的选择。首先协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整个行业的状况最熟悉,管理起来容易抓住重点;取消资质审批后,行业可以采用评星和评级来取代企业资质,通过等级评定来限制企业进行合理发展。
结论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曾对政府简政放权问题提出了见解。他强调,政府审批事项的减少,不批或者少批,对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企业来讲是件好事情;而政府要在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政府还会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未来,政府的简政放权,行业协会可能会肩负起更多行业重任,因此,行业协会的工作也将面临很大的挑战。